闪闪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闪闪言情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54章 血色珊瑚礁

第154章 血色珊瑚礁

上一回我们讲到,在西南太平洋,麦克阿瑟将军正指挥着他的部队,在新几内亚的广袤丛林里,将“蛙跳”战术演绎得出神入化。@-求?书

吉尔伯特群岛是在中太平洋赤道附近的一串小岛和环礁,地理上看就是美国人从夏威夷往西打日本时,第一道拦路的“篱笆”。这里本来是英属殖民地,后来被日本占了,还修了机场和碉堡。全群岛最重要的就是塔拉瓦环礁,里面的贝蒂欧岛是日军的指挥中心和飞机场,几乎相当于这片区域的“桥头堡”。

对美军来说,吉尔伯特群岛是从夏威夷出发,去攻打马绍尔、马里亚纳,直至日本本土的必经之路。如果不先拿下这里,后面的舰队运输线就会一直被日军威胁。塔拉瓦的位置,正好卡在这条航线上,就像一把插在海上的锁,把“中太平洋的通道”锁死了。

塔拉瓦环礁位于赤道附近的吉尔伯特群岛,是一个椭圆形的珊瑚环礁,里面有几十个小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南端的贝蒂欧岛,面积不到1.5平方公里,却修建了一个机场,四周环绕着宽阔的珊瑚礁盘。贝蒂欧成了日本人在中太平洋最坚固的防御据点,有重炮、碉堡、壕沟和数千守军,几乎把它变成一座“海上堡垒”。对美军来说,拿下这里是进攻马绍尔群岛和撕开日本防线的第一步,所以尽管只是“地图上一粒沙”,它的战略地位却重如泰山。

所以,这粒沙,必须被碾碎。

没有人预料到,碾碎这粒沙,需要付出如此惊人的、血腥的代价。美军将在这里,用短短76个小时,上一堂太平洋战争中最昂贵、也最宝贵的战术课。

塔拉瓦战役,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急躁”的气氛。华盛顿的将军们,看着地图,敲着桌子,他们需要一场快速、干脆的胜利,来证明中太平洋路线的正确性,也为了赶上已经定好的、紧凑的战争时间表。

按照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规划,进攻马绍尔群岛的“隧发枪行动”,被定在了塔拉瓦战役结束后的仅仅八个星期。这意味着,留给海军陆战队攻占塔拉瓦、休整、再准备下一场战斗的时间,少得可怜。

这种对速度的苛求,像一根无形的鞭子,抽打着前线的指挥官。它导致了许多准备上的不足和情报上的草率,为后来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不过,美国此时的工业体系已经开始发力了,尼米兹手下的中太平洋舰队,已经今非昔比,远比瓜岛时阔绰:

他集结了17艘航空母舰(包含6艘大型舰队航母和11艘护航航母)、12艘战列舰、20余艘巡洋舰、超过80艘驱逐舰以及数百艘运输舰和登陆舰,加上各种舰艇总计超过了200艘。

仅护航航母,就足以全天候提供对滩头的近距离空中支援;6艘大型航母(包括新服役的埃塞克斯级“企业号”“约克城号”“大黄蜂号”等)则组成了强大的舰载机打击群,具备随时打击任何日本增援舰队的能力。

这是当时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舰队,动员总兵力超过3.5万人登陆部队和7万余人舰队编制人员,象征着美军工业力量和两栖作战体系的全面成熟。

负责贝蒂欧岛登陆的是朱利安·史密斯少将指挥的、战功赫赫的海军陆战队第二师。

海军陆战队第二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他们刚刚从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地狱”中撤出来,许多士兵身上的伤疤和心里的创伤,都尚未痊愈。

更要命的是,由于兵员损耗,部队里补充了大量毫无实战经验的新兵,比例接近一半。而师里战斗力最强、经验最丰富的第6陆战团,又被霍兰·史密斯抽走,作为整个两栖军的总预备队,不能参加首轮攻击。这意味着,主攻塔拉瓦的兵力,实际上只有两个团。

然而,从上到下,美军内部弥漫着一种危险的乐观情绪。?齐[&盛>小<说2,网{·+ o追?÷最·[}新μ章?¤?节?£[他们相信,凭借美国海军强大的舰炮火力,对小小的贝蒂欧岛进行一番“地毯式”轰炸,足以摧毁岛上的一切。

登陆计划,就是建立在两个乐观的假设之上:

舰炮轰击足以摧毁日军绝大部分的防御工事。

登陆时的潮汐,会足够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