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闪闪言情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48章 解放乌克兰

第148章 解放乌克兰

上一回我们说到,苏联红军在1944年初的冬季,发动了凌厉的“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和“基洛夫格勒”两次突击战役,如同两把巨大的铁钳,狠狠地夹碎了德军在基辅突出部的防御。*鸿,特/晓_税′王· +耕.薪^嶵/全^然而,这仅仅是苏军宏大冬季攻势的开胃菜。在德军的防线上,由于仓促的败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向东突出的囊形地带。在这个突出部里,还猬集着德军第8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的部分主力。对于苏军而言,这既是一个威胁,更是一个已经伸进口袋里、等待被扎紧袋口的绝佳猎物。一场被后世称为“东线的斯大林格勒”的、教科书般的围歼战,即将上演。

在乌克兰中部的第聂伯河沿岸,这个巨大的囊形突出部,其中心正是科尔松-切尔卡塞地区。朱可夫、瓦图京和科涅夫,这三位苏军在乌克兰前线的顶级将领,共同策划了一场教科书般的钳形攻势,其目标,就是围歼这个突出部内的德军主力。

1944年1月24日,在经过了周密的准备之后,由伊万·科涅夫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率先从突出部的南侧,发动了凌厉的攻势。在长达数小时的、毁灭性的炮火急袭之后,苏军的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向着德军的防线,发起了潮水般的冲击。第二天,罗特米斯特洛夫指挥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如同烧红的刀子切黄油一般,从被步兵撕开的缺口中,高速楔入,直插德军的纵深。

德军的防线,在苏军的猛攻下,迅速崩溃。

1月26日,在北侧,由尼古拉·瓦图京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加入了战斗。克拉夫琴科指挥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从北向南,发动了同样凶猛的突击。

1月28日,南北两路苏军的装甲矛头,在科尔松附近的兹韦尼戈罗德卡地区,胜利会师。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就此形成。德军的第11军和第42军,总计约6万余人,被死死地围困在了这个被称为“科尔松-切尔卡塞口袋”的绝境之中。

包围圈内的德军,弹尽粮绝,伤员遍地,陷入了极大的恐慌。他们惊呼,这里,简直就是一个“袖珍斯大林格勒。斯大林亲自下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围歼这股敌人。苏军随即投入了27个师的庞大兵力,对包围圈,展开了反复的、向心式的猛攻。

然而,就在此时,老天爷,却给双方都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严冬开始解冻,乌克兰的黑土地,在雨雪的浸泡下,变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粘稠的泥泞海洋。这就是东线战场上,令所有装甲兵都闻之色变的“泥泞时节”。.微¨趣-暁·税, ¨嶵¢辛.漳,劫.更_鑫·快+

坦克和重型火炮,在没膝的泥浆中,举步维艰,时常抛锚。后勤补给的卡车,更是寸步难行。双方的士兵,都在这片泥泞的炼狱中,苦苦挣扎。

面对主力被围的险恶局势,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元帅,心急如焚。他再次向希特勒请求,允许他进行战役层面的机动撤退,让包围圈内的部队,能够有机会突围。但这个理智的请求,再次被远在“狼穴”的、固执的独裁者,断然拒绝。

无奈之下,曼施坦因只能在权限范围之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组织一场救援行动。他紧急调集了集团军群手中,仅存的几支装甲预备队——主要是汉斯·胡贝上将指挥的第1装甲集团军麾下的第47和第3装甲军,命令他们从外部,对苏军的包围圈,实施两路夹击,试图撕开一个缺口,将被围的部队解救出来。

2月4日,德军的救援行动,开始了。然而,春季的泥泞,成为了他们无法逾越的障碍。大量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深陷在泥淖之中,动弹不得,成了苏军反坦克炮的活靶子。德军的突击,进展极为缓慢。

2月8日,朱可夫元帅,向被围在“科尔松锅炉”中的德军,发出了郑重的劝降通告,但遭到了德军指挥官的拒绝。

在经过了近两周惨烈的消耗战之后,到2月中旬,德军的救援部队,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勉强推进到了离被围部队不远的雷利扬卡地区。

2月16日夜至17日凌晨,天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被围德军的指挥官,威廉·施特默尔曼将军,知道,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他下令,所有还能走得动的部队,集中所有力量,向着西南方向,发动一次决死突围,与胡贝的救援部队会合。

然而,苏军对此,早有准备。当德军的突围队伍,刚刚冲出阵地,迎接他们的,是早已等候多时的、由数百门火炮和机枪组成的、死亡的交叉火力网。在漆黑的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