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的冲击波将李锋掀翻在地,耳膜被震得生疼。/二+叭¨墈′书?枉* /首¢发^他最后的记忆是在边境执行反恐任务,恐怖分子的炸药仓库突然引爆。眼前一片血红,世界天旋地转。
"团长!李团长!小鬼子又上来了!"
一个粗犷的声音穿透了耳鸣,李锋感到有人在猛烈摇晃他的肩膀。他艰难地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黝黑粗糙的脸,头戴灰色军帽,帽子上缝着一颗褪色的红五星。
"张大彪?"这个名字莫名其妙地从他嘴里蹦出来,连他自己都吃了一惊。
"团长您可算醒了!坂田联队的炮兵又开始轰击了,二营阵地快顶不住了!"这个叫张大彪的汉子满脸硝烟,嘴唇干裂出血,眼睛里布满血丝。
李锋猛地坐起身,一阵剧痛从太阳穴传来。他这才发现自己穿着灰布军装,腰间别着一把驳壳枪,身处一个简陋的野战指挥部——几块木板搭成的掩体,墙上挂着一张手绘的作战地图。
地图上标注着"苍云岭"三个字。
《亮剑》!李云龙!一个惊雷般的念头在李锋脑海中炸开。他低头看着自己粗糙的双手,这绝不是他那双经过精心保养的特种兵的手。他穿越了,而且穿越成了《亮剑》中的李云龙!
"团长,您没事吧?"张大彪担忧地看着他,"要不要叫卫生员?"
"不用。"李锋——现在应该叫李云龙了——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作为特种部队的战术教官,他对抗日战争史了如指掌,更对《亮剑》原著烂熟于心。眼下正是新一团被坂田联队包围在苍云岭的危急时刻。
外面的炮声越来越密集,泥土从掩体顶部簌簌落下。李云龙大步走到地图前,现代军事知识如潮水般涌来。他盯着地图上标注的敌我态势,大脑飞速运转。
"张大彪,汇报当前情况!"
"是!"张大彪指向地图,"坂田联队从东、北、西三面包围了我们,南面是悬崖。敌人兵力约三千人,配备山炮和迫击炮。我们新一团原有1200人,经过两天战斗,现在能战斗的不到800人,弹药所剩不多。"
李云龙眯起眼睛。原著中李云龙是从正面突围,击毙坂田联队长。但作为现代军人,他知道这种硬碰硬的打法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0¨0¢小`税·罔? !耕_辛.蕞,哙/
"传令下去,停止正面抵抗,各营连交替掩护后撤,把敌人放进来打。"
张大彪瞪大眼睛:"团长,这...这不是要放弃阵地吗?"
"执行命令!"李云龙厉声道,"告诉战士们,后撤时尽量制造混乱,让鬼子以为我们溃败了。一营埋伏在左侧树林,二营隐蔽在右侧山沟,三营和团部首属队跟我来。"
等张大彪跑去传令,李云龙迅速在地图上画了几条线。他要用现代步兵的弹性防御战术,先诱敌深入,再分割歼灭。这种战术在1937年的中国战场上几乎闻所未闻。
炮击渐渐停止,远处传来日军叽里呱啦的喊叫声和密集的枪声。李云龙带着警卫员小陈爬上一处隐蔽的高地,用缴获的日军望远镜观察战场。
日军果然上当了。大约两个中队的鬼子呈散兵线推进,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他们显然认为八路军己经溃败,队形比较松散,警惕性不高。
"去,通知一营、二营,等鬼子完全进入伏击圈后,以我的枪声为号,同时开火。"李云龙对小陈说,"特别告诉一营长,重点打击日军军官和机枪手。"
小陈领命而去。李云龙检查了一下手中的驳壳枪,又从一个牺牲战士身边捡起一支汉阳造步枪。作为特种兵,他对各种枪械都很熟悉,但这种老式步枪还是让他皱了皱眉——精度差、射程近、后坐力大。
日军的先头部队己经越过原先八路军的防线,正兴奋地向前推进。李云龙估算着距离,心跳平稳。这种伏击战在现代反恐行动中经常使用,只不过对手从恐怖分子换成了日本侵略者。
当日军大部分进入伏击圈时,李云龙举起驳壳枪,对准一个挥舞军刀的日军军官,稳稳扣动扳机。
"砰!"
枪声就是信号。刹那间,两侧山林中喷吐出无数火舌,手榴弹在日军队伍中炸开。日军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那个日军军官胸口中弹,难以置信地低头看着自己汩汩流血的伤口,缓缓倒下。
"打!给我狠狠地打!"李云龙大吼,手中的步枪不停射击。每一颗子弹都精准地找到一个目标。现代特种兵的射击训练让他在这个时代成了神枪手。
日军试图组织反击,但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