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残墙后,一颗日军手雷飞出,落在护厂队突击组的旁边,爆炸轰然响起,碎片如雨洒落,数名战士瞬间牺牲。\零\点.墈/书* ¢已¢发~布\蕞+薪/璋·結\
那原本是一座日军堡垒,如今仅剩断垣残壁矗立,但依旧坚固无比,而且位置刁钻,难以攻破。
“榴弹发射器!”一名班长大喊。
掷弹手立刻上前,动作迅速,不带一丝拖泥带水。
“砰——”
榴弹猛然出膛,划出一道沉劲弧线,从堡垒缝隙中精准钻入。
下一秒,轰的一声巨响,高爆榴弹在堡垒内部炸开,冲击波夹杂着燃烧气流,将整个堡垒掀翻。
几名幸存的日军士兵在废墟中挣扎着想爬出,刚露出身形,便被冲锋枪手“哒哒哒”射中身体,倒在瓦砾血泊间再无动弹。
另一边,某个突击小组己绕进街尾的废楼后门。
冲锋枪手排成一线,贴墙突入,转角瞬间开火,子弹如扯线风暴般扫入角落的敌军火力点。
一名日军刚刚抬头就被扫倒,其余试图还击的几人尚未举枪,便被后续赶到的霰弹枪手打死,短促沉闷的霰弹枪声在狭窄空间中回荡,每一发都能带走一条生命。
巷口另一端,一道炽红火舌突然掠出。
一名喷火器手从断墙后钻出,快步前移,喷枪高举,火焰瞬间覆盖前方残墙与洞口。?s/s¨x¢i~a,o^s/h·u!o\._c′o~m¢
火浪卷入暗室,伴随着油料的连燃轰响,整片藏敌空间瞬间沦为一片炭火地狱,砖缝间的惨叫声不绝于耳,短短几秒钟,便全部淹没于火焰爆响中。
整个攻势,护厂队将各类武器的性能与协同效能发挥到了极致。
冲锋枪手以流畅的穿插节奏清扫街角死角,霰弹枪手专破狭窄空间,几乎弹无虚发,榴弹手对付死守点与隐蔽据点,如外科手术般精准。
而喷火兵则彻底粉碎了日军的所有藏匿希望。
后方的火力支援同样稳定高效。
一排排半自动步枪稳稳压制日军成群火力,重机枪组架设于塌房与墙角后,轮转开火,准确打击日军防御阵地。
前推一段,后续阵地便随之跟进火力点,保持火线始终不空档。
日军设下的角楼阵地、碉堡阵地、平地阵地,全在护厂队这一轮系统性的强攻中节节败退。
哪怕他们在废墟间转移躲藏,试图更换射击阵地,但只要暴露一次,就会引来新一轮的集中打击,甚至连换位的机会都极为稀少。
面对渐渐放大的溃势,一些小股日军企图借小巷与断墙重建阻击线,却被几个步兵班提前截断,在火焰与霰弹交错中迅速被消灭。¢求.书\帮′ \最′鑫*章·劫¢埂/辛_筷\
护厂队层次分明,推进有序,宛如锯齿般逐步瓦解日军的严密防线。
各突击班交替掩护,进攻节奏如同精密齿轮般,咬合紧凑,干净利落。
断墙残垣是天然的盾,手中武器是最锋利的矛,战士们或匍匐、或翻滚、或跃进,动作训练有素,脸上无一丝多余情绪,只有专注与冷静。
爆炸声、枪响与火焰呼啸交织在巷道与废墟之间,弹壳横飞,火光映红半边城区。
护厂队如一把深入日军骨髓的钢刀,一寸寸撕裂他们精心构筑的内城防线。
节奏很快掌握在八路军手中,战场己不再属于日军。
夕阳西下,暮色如血,晚霞将太城县破碎的城廓染上一层深沉的赤红,浓烟在城上盘旋未散,硝烟与火光映得残墙断垣仿佛在燃烧。
战斗仍在持续,但日军原本层层构筑的街垒阵地,己被护厂队与305旅各梯次冲锋部队逐点撕裂,从街口、巷尾再到房屋内部。
突破口接连打开,支撑整个防御体系的关键节点,被八路军一一攻占、清除。
榴弹掀翻碉堡,喷火器清扫死角,霰弹枪扫净巷道,冲锋枪迅速占位,机枪与步枪层层推进覆盖日军阵地。
八路军战士构成的进攻锋面,以惊人效率吞噬着残余日军的抵抗力量。
尤其是战场前沿的数十个步兵班,他们的进攻速度极快,己攻入日军防守的核心地带。
这里密布各种地堡与碉堡。
转角处爆炸不断,街道两侧的枪声连绵如织。
一处日军碉堡刚冒出火光,便被高处的狙击手一枪制止,随即霰弹和火舌侵入其中,将据点内的日军士兵杀干杀净。
大片诸如此类的军事设施,在推进中被扫平,日军己无力组织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