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闪闪言情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130章 人心难测,此乃大王所言

第130章 人心难测,此乃大王所言

“我大秦百姓生活困顿,唯有家中有人服役并享有岁俸的户籍家庭还能勉强维持温饱,岁俸足以养家。

然而,若家中没有壮丁服役或无户籍者,生活便十分艰难。”

“粮食短缺尤为突出。”

“尤其是刚经历战乱,军队出征需要大量粮草,这些粮草全由我大秦百姓提供。”

“战事一开,赋税猛增,百姓苦不堪言。”

赵迟低声道,眉宇间透着忧虑。

此时,中原地区以五谷为主食,但产量普遍不高,能达到十石的亩产已算丰收。

赵迟对此感触颇深,他在李家村时,因生计艰难,除了耕种外还会上山狩猎、设陷阱谋生,多年靠此维生,也常依赖乡邻接济。

自古以来,中原大地就深受粮食匮乏之苦。”战乱与天灾接连不断,纵使朝廷尽力救灾,依然无法避免许多百姓饿死的命运。”

祖龙叹息道。

赵迟默默点头。

他知道如今中原缺少高产作物,而域外有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亩产可达数十石,只是暂时无法引入。

即便如此,赵迟有自己的考量,即使得到这些作物,他也不愿立即推广,毕竟天下并非一人可以掌控,若日后天下动乱,这些作物反而可能被敌人利用。

“粮食问题是族群存亡的关键,百姓渴望和平,战乱只会导致流离失所和田园荒芜。”

祖龙凝视着赵迟,严肃地说:“尽管统一之战带来了痛苦,但最终将造福后代,实现长治久安。”

秦始皇的宏伟志向,成为后世王朝效仿的典范。

即便没有祖龙,他的思想也奠定了统一的基础。

赵迟内心敬仰祖龙,却遗憾其子未能继承父辈才智。

若有杰出后嗣,大秦帝国或许不至于二世而亡。

此时,祖龙回过神来,问赵迟:“晋地粮食匮乏,众多百姓饿死,你有何良策?”

赵迟答曰:“我秦帝国有两处粮仓,关中与蜀地,常年保障军需无忧。

可从蜀地调粮支援晋地,助百姓渡过难关。”

祖龙点头称是,又道:“赈灾艰难。

人畏猛兽,然人心更险。

虽可从两地调粮,但关键在于是否能送至真需之人。

若能,便是最佳。”

祖龙续道:“晋地初定,反对势力必阻挠赈灾,甚至煽动未受灾者冒领。

人心难测,此乃大王所言。”

祖龙环顾众臣,补言:“自晋地平定,文武百官皆建议本地自行解决粮食,无人提议调粮赈灾。

皆知赈灾劳民伤财,耗损国力。”

祖龙微笑对赵迟:“此难题困扰满朝,盼听汝见解。”

赵迟沉思片刻,微笑言道:“此看似棘手,实则简单,只需一法即可。”

祖龙好奇:“愿闻其详。”

赵迟道:“若朝廷直接拨粮,晋地权贵必冒领,未受灾者亦会效仿。

人心复杂,大王所言甚是。”

“若在赈灾粮中掺沙,非灾民还能咽得下吗?”

赵迟笑问,语气怪异。

祖龙略感惊讶,随即明白。

“饥民唯求活命,即便粮中有沙,亦不会拒绝,因其为生存之机。

而权贵及心怀异志者,必不肯食此粮。”

祖龙点头:“如此可保粮达真需之人。

为万全计,赈灾物资运输与分发不可交于官府,应由我秦军负责。

军规严于律法,可防官员舞弊。”

赵迟冷哼一声:“赈灾若见冒领者,绝不姑息,该杀即杀,以儆效尤。

吾已备好详尽计划。”

祖龙听完表示赞同,认为此法切实可行。

以军队赈灾不仅能够防止官府挪用物资,还能通过掺沙验明冒领者身份,加之严苛刑罚,震慑权贵阶层。

“迟儿果然聪慧,如此棘手的问题竟被你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祖龙内心颇为满意。

他对赵、韩两地的民生问题有所耳闻,却因种种原因迟迟未能采取行动。

尽管这些问题源于赵、韩旧政权遗留的隐患,但在秦帝国强势面前,也只能暂时容忍。

“明日早朝,寡人便会公布此决定。

关于赈灾人选,你心中是否已有合适的人选?”

祖龙微笑着询问赵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