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闪闪言情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77章 心中却不以为然

第77章 心中却不以为然

“若再与秦起冲突,百万生灵将陷于无尽苦痛。_l!o*v!e*y!u?e¨d?u.._n!e.t¨”

“我不愿目睹此景重现。”

“况且……赵迟的话令我深思。”

“炎黄之后竟互争,岂非让外族笑谈?”

李牧语调微颤,似有迷茫。

也许如此。

投降蒙羞,然数十万将士伤亡、代地免遭浩劫,此代价值得承受。

毋庸置疑。

“若降秦,秦军待吾等如何?”

一将问。

“胜则卸磨杀驴,清算旧账。”

另一将神色凝重。

“赵迟承诺,吾降秦后,仍统十万大军驻守代地。”

李牧低声说。

他未提及赵迟的承诺,这是两人心照不宣的秘密,不到必要时绝不开口。

“降秦未必不利。”

“上将军明智,吾等感激不尽。

秦胜局定,将士亦惧死,您之选择乃十万将士福祉,代地之幸。”

众人向李牧行礼。

赵迟回营,王翦、桓漪急问:“结果?”

“李牧应允归降,愿赴咸阳觐见大王。”

“然有一条件。”

赵迟神色肃然。

“何条件?”

“止戈息武,减数十万伤亡,即便敌帅归降,亦可高位。”

王翦即刻回答。

“他仍统大军戍边御敌。”

“此为全部要求。”

“吾已代秦应允。”

赵迟语气坚定。

“哈哈!”

闻此条件,王翦与桓漪相视一笑,开怀大笑。

“赵迟,又为我秦立功!李牧归降,免战乱之灾,实乃喜事。”

二人击掌欢笑。

“汝等认可李牧条件?”

赵迟略显惊讶。

李牧本非凡才,大王惜才如命,岂会弃之不用?戍边代地,防外敌,此为最佳安排。

大王有此胸襟,必有此部署。

也许如此。

李牧归顺,是对本朝最大敬意,其诚可换众信。

交由他统军,更能让其全力效忠。

大王稍示恩宠,何愁李牧不臣服?王翦微笑回应。

身为祖龙多年心腹,王翦与桓漪深知君王性情。微趣暁说王 更欣最哙

李牧确为难得人才。

即便战败并非祖龙所愿,他或许也会招揽,如今李牧主动率十万大军来降,无疑增强了我大秦的实力,有何不可?赵迟仿佛恍然大悟,开口说道。

赵迟深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心中明镜似的。

李牧率军来降,确实是大功一件。

镇守代地,能让秦始皇免除北方边患之忧。

统兵作战,只要能止戈息武,便是最佳局面。

李牧掌控军权,虽然其他诸侯可能有所顾忌,但秦始皇绝不会,因其胸怀无人能及。

赵迟,此番功劳我定亲自奏报于大王。

拿下代地,即宣告平定赵国。

只待李牧投降,代地归于我大秦,赵国也将随之终结。

王翦大笑着点头:“正是如此。”

这份功劳,我自当与王翦将军共同奏报。

若非你的劝降之策,李牧断不会归降,平定代地的首功,非你莫属。

桓漪亦笑着附和。

赵迟凭一己之力说服李牧归降,彰显其胆识与智谋。

对王翦和桓漪而言,虽未直接取代地,却避免了手下大量伤亡,赵迟确实帮了他们大忙,这份情谊应当铭记。

灭赵的功劳,系统的任务,今日已然达成。

赵迟心中默默期待着某些事物……

一个时辰后,代城的城门缓缓打开。

李牧带领麾下将领走出城池,赵国士兵弃械投降,两旁骑兵归营,一场可能血流成河的战争就此消弭,避免了同宗内斗。

这场战斗不仅保全了李牧的十万大军,也让秦军避免了重大损失。

对秦帝国而言,这是皆大欢喜的结果,对未来强秦来说更是值得庆贺之事。

此时,赵迟、王翦、桓漪三人带着部众来到城前。

在众人之中,赵迟最为瞩目。

若非赵迟的努力,这场战斗恐将变成血腥厮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