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闪闪言情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34章 廷尉言辞过激

第34章 廷尉言辞过激

田,却对其一举一动尽知。

年少有为,堪当大任。”

“闻他革新降卒处置法,既赦免其罪,又许加入我军,此策甚妙,既能收服降卒,又能助其重获新生。”

“往昔我朝处置降卒有两种方式:一者散居劳作,耗资且隐患多;二者编入刑徒军,虽可减少伤亡,却易反叛,屡陷险境。”

“赵迟别出心裁,善待降卒,视如兄弟,融入我军体系,并以精锐监军,隐患尽除。”

桓漪兴奋道:“此为良策,降卒安置最佳之道也。”

祖龙闻言莞尔:“桓老将军,真识才之人也!”

赵迟出身雍城大营,桓漪对其极为赞赏,蒙武闻后亦自豪地夸赞。

王翦、桓漪、蒙武心中皆以建功立业、培育英才为目标,而雍城大营举荐的赵迟,自然成为秦帝国瞩目的焦点。

桓漪冷哼一声,对蒙武的得意显露不满。

“廷尉言辞过激。”

桓漪继续说道,“赵迟擅改我朝对待降兵的规矩,此乃大错,今日我正欲奏请君王严惩。”

李思听桓漪称赞赵迟,立即焦急反驳:“廷尉又要玩什么花样?赵迟身为最年轻主将,战功卓着,助我灭韩,到您这却成重罪了?”

“本将虽愚钝,却懂是非。

赵迟此举实属大功,关乎日后我朝攻六国、统一天下,我急入宫正是为此上报君王,蓝田军营也会效仿赵迟的做法。”

“若廷尉认定赵迟有罪,我桓漪绝不认同!”

桓漪目光灼灼盯着李思,语带不满。

“桓将军所言有理。

赵迟处理降兵方式堪称典范,以收服民心为主,威慑为辅,足以令降者全心归顺。

我也恳请君王推广此法,免去降者反叛之忧。”

蒙武随之附和。

“你……你们……”

见蒙武与桓漪力挺赵迟甚至为其请功,李思气得说不出话。

朝堂之上,李思虽掌刑罚,众人对他略有忌惮,但蒙武、桓漪为上将军,毫不畏惧。

“恳请君王裁决。”

秦法严明,无人敢违,即便皇族亦然。

李思脸色阴沉,再次向祖龙行礼。

显然,他已将此事交由祖龙定夺。

祖龙冷冷扫了李思一眼,眼中透出失望,未再多言,而是看向沉默的大臣们。

“赵迟在韩境修订降兵处置法令,相邦及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祖龙以威严之声问。

“臣以为,我大秦律法不可违逆,然为保国安定,因地制宜亦非不可。”

王绾站出答道。

此言一出,众人皆无奈摇头,看似周全,实则无立场。

身为丞相,王绾在吕不韦失势后继任,其圆滑世故维持朝廷平稳,亦有一定能力。

“臣以为……”

另一位大臣发言,“上将军与廷尉此刻不在韩地,仅凭传闻不足定论。

冯去疾在韩执政,其奏报才是评判赵迟行为利弊的关键。”

冯劫闻言,从怀中取出奏折,恭敬呈给祖龙。

祖龙接过奏疏,缓缓展开阅读,神情几经变化,从平静转为欣悦与赞许。

奏疏内容显然深深打动了他。

“太好了!言辞精妙!”

祖龙看完后开怀大笑,心情愉悦。

群臣面露疑惑,注视着祖龙。

“赵迟果然不负我国名将之名,如此胸襟、气度与见识,令我不负期待。”

“得赵迟,实为天赐之福。”

祖龙转向群臣,朗声笑道:

“奏疏中写了什么?”

“冯去疾莫不是在替赵迟辩解?”

李思心中泛起疑虑。

他清楚记得,韩非归降秦帝国,也是因赵迟游说所致。

韩非,是他极为忌惮之人。

“相邦。”

“有劳您为诸位大人宣读这奏疏。”

祖龙笑着对王绾说,递过奏疏。

“臣遵旨。”

王绾上前,恭敬接过奏疏。

展开后,他目光微动,旋即镇定,高声诵读:“臣冯去疾奏报陛下,与赵迟共事一月,受益匪浅。”

“韩军十万降卒。”

“此为一大隐患,若处置失当,即便遵循旧规,仍将是国家的心腹之患,一旦爆发,秦帝国必将陷入危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