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赐布千匹、金千两。”
“即刻施行。”
祖龙下令。
闻此赏赐,赵高暗生羡慕:“赵迟深得大王青睐,连*公主皆赐予,日后胡亥公子欲结助力,赵迟实为良选。”
“臣领旨。”
赵高接旨退出。
“臣尉缭,参见大王。”
赵高离去后,祖龙召见了深受信任的尉缭。
"免礼。”
祖龙示意尉缭起身,随即再次落座,目光依然聚焦在沙盘上。+2¨3·d·a¨w¨e_n.x~u.e~.!c-o`m\
"大王在谋划灭赵之事?"
尉缭走近,带着笑意询问。
"赵国虽不及他国富强,但廉颇、李牧、庞煖等人实力不容小觑。”祖龙低声说道,"我在思索如何以最小代价灭赵,以免秦军遭受过多损失。”
祖龙心系天下,深知正面交锋若赵国坚守城池,秦军恐将受损严重,影响后续行动。
"赵国局势复杂。
赵偃体弱多病,朝政由丞相郭开掌控,国内贵族亦有不安分之举。
尤其是郭开贪欲难填,这或许是瓦解赵国的关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大王是否忘记昭襄王时秦军大胜赵军的情景?"尉缭微笑发问。
祖龙闻言会意,嘴角浮现笑意。
"尉缭,你果然深谙纵横之术。”
"有你在,十年内必能统一天下。”祖龙喜不自禁。
"谢大王赞誉。”
"这只是浅见,具体还需视战场情况而定。”
"如今刚灭韩,各国必然警觉,韩地或将有变。”尉缭语气沉重。
对于韩的安全,祖龙并未忧虑,转而看向尉缭:"你觉得赵迟如何?"
"此人非同寻常。”
"众人以为他战功靠运气,但我认为不然。”
"无论是制衡老兵还是边境杀敌,他均有谋略。
他立功并非为名利,而是出于真心。
直至攻新郑灭韩一役,他预判韩王逃亡,提前派遣探子侦察。
总之,我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尉缭沉吟片刻,诚恳称赞:"能得到这般评价的人实属罕见。
赵迟确非凡人。”
"他是我大秦的福星。”祖龙笑道。
"臣恭贺大王慧眼识珠。”尉缭躬身行礼。
"确实如此。”祖龙负手而立,缓缓说道,"赵迟不仅勇猛过人,更智谋出众。
献金疮药之举也是经过周密考虑,而非单纯为了功名或道义。”
蒙武虽察觉,祖龙早已洞悉。
"赵迟在韩掌管军务,我很期待他将如何影响未来的灭赵计划。”尉缭言道。
"赵迟绝非安分之人,在韩必有所作为。”祖龙轻笑。
"我同样拭目以待。”
祖龙凝视着已经纳入秦版图的韩地图,嘴角微扬。
……
廷尉府中。
"你在说什么?"
"吴达不见了?"
李思眉心紧锁,面色阴沉。
"大人,吴达确已失联,杳无音讯。” 手下恭敬回应。
"吴达是我心腹,仅凭身份便不该有人敢动他。
除非是韩的残余势力所为。
但他不过一介小官,即便真是韩的残余,也不应无缘无故对付他。” 李思凝神思索。
尽管反复推敲,李思仍找不到合理解释。
吴达不过是其麾下一名不起眼的小官,既非朝中重臣,也无涉国密,韩国残存力量显然没有理由特别针对他。
"或许……"
沉思良久,李思脑中闪过一丝念头:"难道是赵迟?"
"不对,事情没那么简单。”
赵迟虽屡建奇功且深得大王信赖,但他并非会无端出手之人。
韩非与自己并无过节,取其性命对他而言易如反掌。
李思反复权衡,却始终找不到合理依据。
归根结底,吴达终究是个无关紧要的角色。
李思选中吴达,正是因其低调无名,便于暗中处置,避免留下隐患。
"密切关注韩国动态,若有韩非的消息,即刻上报。” 李思叮嘱下属。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