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闪闪言情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46章 乌克兰的两次突击

第146章 乌克兰的两次突击

上一回我们说到,在德黑兰的会议室里,当三巨头在地图上重新规划着世界的未来。,微~趣?晓~税+ *冕*沸*岳\毒′在乌克兰冰冷的土地上,真正决定地图上那些线条走向的,依旧是士兵们的鲜血和钢铁的碰撞。基辅的解放,仅仅是拉开了一场更为宏大、也更为残酷的冬季战役的序幕。德军以为,严冬和泥泞会是他们喘息的盟友;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对于已经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苏联红军而言,冬天,恰恰是发动总攻最好的朋友。

1943年的秋天,对于东线的德军来说,是一个充满了苦涩回忆的季节。库尔斯克那场赌上国运的“堡垒行动”,最终以惨败告终。紧接着,苏军发动了雷霆万钧的夏季反攻,从奥廖尔到哈尔科夫,再到强渡第聂伯河、解放基辅,红军的攻势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将德军的防线冲得七零八落。

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接连的败退中,士气低落到了冰点。士兵们衣衫褴褛,装备残缺,脸上写满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未来的迷茫。作为这支败军的统帅,曼施坦因元帅,这位德国陆军最杰出的战略家,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以目前的状态,想在乌克兰广阔的平原上,守住一条被拉得过长的、千疮百孔的防线,无异于痴人说梦。他认为,唯一的出路,就是主动放弃一些不重要的突出部,大幅度向西收缩防线,用空间换取时间,重新集结兵力,以待来年再战。

然而,他的理性建议,却无法说服远在东普鲁士“狼穴”里的那个奥地利下士。希特勒,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和个人意志的偏执,严禁任何形式的后退。他坚信,只要意志足够坚定,就能创造奇迹。

与此同时,在莫斯科,斯大林的心情则完全不同。刚刚结束的德黑兰会议,让他收获颇丰。他向罗斯福和丘吉尔做出了承诺,将持续在东线向德军施压,以牵制其兵力,为盟军即将在西欧开辟的第二战场,创造有利条件。这个承诺,很快就变成了一道道具体的作战命令,雪片般地飞向了乌克兰前线。

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负责总协调的朱可夫元帅,受命在乌克兰,发动一场规模浩大的冬季攻势。其战略意图非常明确:

粉碎德军在基辅突出部的防御,彻底消灭盘踞在此的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的有生力量。

配合北翼白俄罗斯方向的进攻,使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无法互相支援。

为1944年春季,解放整个乌克兰右岸的更大规模总攻,创造一个稳固的、前出的出发阵地。

在1944年初的这个冬天和春天,整个苏德战场的战略重心,已经完全集中到了南方。?晓¨税~C~M_S! ^追.最^新·璋!截¢解放乌克兰,成为了苏联红军压倒一切的战略任务。一场决定乌克兰最终命运的冬季逆流,即将席卷而来。

在圣诞节前夕,乌克兰西部的原野,陷入了一种诡异的、令人窒息的对峙之中。残雪覆盖着大地,严寒将一切都冻得僵硬。

苏军方面,正在进行着一场紧张而有序的战前准备。

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司令员尼古拉·瓦图京将军的指挥下,将作为这次攻势的主力。朱可夫元帅亲临该方面军,进行总协调。

在其南翼,乌克兰第2方面军,在伊万·科涅夫将军的指挥下,也完成了集结,随时准备发动协同攻击。

为了确保一击必中,苏军在主攻地段,集中了数百门重型火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卡图科夫元帅的第1坦克集团军和雷巴尔科元帅的第3近卫坦克集团军(注:第1近卫坦克军在此次战役中是重要力量),其麾下的t-34坦克,已经加满了燃料,炮弹也已上膛。

在一个个寒冷的夜晚,无数的苏联步兵,穿着白色的伪装服,如同雪地里的幽灵,悄无声息地运动到进攻出发阵地。他们蜷缩在冰冷的散兵坑里,用冻得发僵的手,擦拭着自己的武器,等待着总攻信号的响起。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息。

而在他们对面,德军的阵地里,则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曼施坦因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虽然名义上还是一支庞大的军事集团,但其核心骨干——第4装甲集团军,早已是外强中干。他们在多个地段,构筑了野战工事,但兵力稀疏,防线漏洞百出。

希特勒那道“坚守基辅突出部,不许后退”的严令,像一道催命符,让前线的德军将领们,彻底失去了战术上的灵活性。

从一个普通德国哨兵的视角看去,眼前的景象,是绝望的。身上单薄的冬装,根本无法抵御乌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