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闪闪言情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95章 “沙漠之狐”登场

第95章 “沙漠之狐”登场

将军。这位将军,也算是一员名将,经验丰富,足智多谋。但他手底下的兵力,在战争初期,其实相当有限,面对着号称拥有数十万大军的意大利殖民地部队,压力山大。后来,随着战局的演变,尼尔·里奇和克劳德·奥金莱克这两位将军,也将陆续登上北非这个残酷的战争舞台,与他们的德国对手斗智斗勇。′n.y\d·x~s¢w?.~c-o/m~(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咱们先看看意大利人是怎么把自己给“玩脱”的。)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明白,建议您手边放个地图,或者打开手机上的地图,找到埃及、利比亚、苏伊士运河、马耳他这些地方,感受一下那错综复杂的战略态势。)

意大利军队的失败与崩塌

话说墨索里尼一声令下,驻扎在利比亚的意大利第10集团军,在元帅鲁道夫·格拉齐亚尼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地就向埃及边境扑了过去。这格拉齐亚尼元帅,号称手握四十万大军(实际上能投入进攻的也就十来个师,约20多万人,但纸面实力依然远超当面之敌英军),装备着坦克、大炮,还有意大利皇家空军的飞机在天上助阵,那架势,看起来是要把埃及一口吞下去。

可这位格拉齐亚尼元帅,指挥打仗的水平,实在是有点……嗯,一言难尽。他虽然顶着个“元帅”的头衔,也曾在埃塞俄比亚等殖民地战争中表现得“凶悍残暴”(对付手无寸铁的当地人,他倒是挺在行),但对于指挥现代化的大兵团机械化作战,简直就是个门外汉。他性格保守,行动迟缓,缺乏冒险精神,总担心自己的侧翼暴露,害怕补给线被切断,进攻起来畏首畏尾,磨磨蹭蹭。

1940年9月,意大利军队总算是扭扭捏捏地越过了埃及边境,占领了埃及西部边境小镇西迪巴拉尼。然后呢?然后就停下来了!格拉齐亚尼觉得,哎呀,我军已经深入敌境一百多公里了,补给线太长了,得赶紧修路、挖工事、巩固阵地,等一切准备妥当了,再慢慢往前拱。他这一“稳扎稳打”,直接就把“闪电战”打成了“蜗牛战”。

对面的英军指挥官韦维尔将军一看,乐了。他手里的兵力虽然少(最初只有几万人,坦克也就一百来辆,很多还是些老掉牙的型号),但都是些经验丰富的老兵油子,战斗力可比那些主要由殖民地士兵组成的意大利军队强多了。韦维尔抓住格拉齐亚尼犹豫不决、固守阵地的机会,秘密集结了他手中所有的机动兵力,准备给意大利人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惊喜!

1940年12月9日,英军发动了代号为“罗盘行动”的快速反击!仅仅一百多辆坦克(主要是马蒂尔达ii型步兵坦克,这玩意儿装甲厚,意大利的反坦克炮根本啃不动,但跑得贼慢)和少量摩托化步兵,在皇家空军的空中支援下,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地插向了意大利军队那漫长而又薄弱的防线侧翼!

结果呢?简直是一场单方面的“吊打”!意大利军队的防线,如同纸糊的一样,一捅就破。很多意大利士兵,根本没见过坦克集群冲锋的阵仗,一看到英国人的“铁王八”轰隆隆地压过来,吓得是魂飞魄散,丢下武器就往后跑。他们的指挥官呢?也大多是些无能之辈,面对英军的快速穿插,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只会一个劲儿地向格拉齐亚尼发电报叫苦:“顶不住啦!英国人的坦克太厉害啦!我们被包围啦!”

英军士兵们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更是被意大利人的“战斗素养”给惊呆了。一个英国老兵后来回忆说:“我们冲进他们的阵地,发现那些意大利佬,居然连地雷都不会埋!有些地雷,甚至连保险都没拔,就那么明晃晃地摆在地上,生怕我们踩不着似的!”

从埃及的马特鲁,到利比亚的西迪巴拉尼、拜尔迪耶、图卜鲁格……英军的“罗盘行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打越顺,战果也越来越大。意大利军队全线崩溃,成建制地投降。韦维尔和他手下那帮“沙漠老鼠”(英军第七装甲师的绰号,以其在沙漠中神出鬼没、行动迅速而闻名),追着意大利人的屁股,一路向西猛打,一直打到了利比亚昔兰尼加地区的重镇班加西!

据统计,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英军总共三万六千人,以伤亡不到两千人的微小代价,就向前推进了八百多公里,俘虏了超过十三万名意大利士兵(格拉齐亚尼元帅本人也差点成了俘虏,狼狈逃回的黎波里),缴获了四百多辆坦克和上千门大炮!整个意大利第10集团军,几乎被全歼!

格拉齐亚尼元帅在班加西失守后,彻底绝望了。他深夜给远在罗马的墨索里尼发去了一封充满了沮丧和哀求的电报,据说电报的原文片段是这样的(大意是):“领袖,昔兰尼加已经失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