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咱们讲到,希特勒在贡比涅森林里导演了一场复仇大戏,法国正式投降,第三帝国似乎达到了权力的顶峰,元首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5*k?a_n+s¨h¢u~.^c?o^m~
但是,咱们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曾经号称拥有“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怎么就在短短六周之内就土崩瓦解了呢?仅仅是因为德国人的“闪电战”太厉害吗?还有,德国人那套看似无敌的“闪电战”,难道就真的完美无缺,一点毛病没有吗?
短短六周,法国就跪了。这速度,不仅让全世界惊掉了下巴,连希特勒自己都觉得赢得有点太轻松。那么,曾经在一战中死磕了德国四年的法兰西,这次怎么就跟纸糊的一样了呢?这“病根儿”,其实早就埋下了:
病根一:脑子没转过弯,战术思想落后一个时代!(有好武器也不会用!)
这是咱老生常谈的,但也是是最根本的原因。法国的将军们,脑袋里的“战争软件”还停留在1918年版本,没更新!他们觉得,打仗嘛,最重要的就是挖堑壕、修堡垒(马奇诺防线就是登峰造极的代表),然后靠步兵和炮兵在线上死磕。
更要命的是他们对坦克的理解和使用! 法国人虽然也有坦克,而且说出来您可能不信,单论性能,当时法国不少坦克的‘块头’和‘火力’(比如索玛s35中型坦克、夏尔b1重型坦克)比德国当时的主力坦克(比如一号、二号轻型坦克,甚至三号、早期四号中型坦克)还要强!装甲更厚,炮管更粗!论数量,英法联军在战役开始时的坦克总数也并不比德国少,甚至可能还多一点!
可问题是,有好家伙你不会用,那也是白搭! 法国人还是把坦克当成了支援步兵的“移动碉堡”,零零散散地分散到各个步兵师里去,跟着步兵慢慢爬。他们缺乏把坦克集中起来,组成独立的、能够实施高速纵深突击的装甲师团的理念,更缺乏有效的无线电通讯(很多法国坦克甚至没有无线电!)和空地协同战术。这就好比你手里明明有一副能凑成“王炸”的好牌,结果你非要把它拆开来当“对三”“对四”去管人家的“小单张”,那能打赢人家手里牌也许没你好、但懂得集中优势兵力打“飞机”“顺子”的对手吗? 德国人恰恰就是把坦克集中起来,配上飞机和摩托化步兵,玩起了“闪电战”这套新组合拳!你法国人用旧思维指挥新武器(而且是质量和数量都不差的武器!),怎么可能不挨揍?
病根二:指挥系统像“老牛拉破车”,反应迟钝效率低!
法国军队那指挥体系也是出了名地僵化和官僚。¢1\9·9\t/x?t,.·c·o,m^命令一层层往下传,等传到前线,仗都打完了!信息沟通也不畅,各部队之间经常是“鸡同鸭讲”。甘末林那样的总司令,还喜欢躲在后方总部看地图,对前线的瞬息万变反应极其迟钝。等他被撤换,魏刚将军临危受命时,大局已定,回天乏术。面对德军那种“唯快不破”的闪电战,法国这种“老爷车”式的指挥效率,简直就是致命的。
病根三:“精锐”送人头,家里没“预备队”!
战略部署上的失误更是致命!法国人(和英国人一起)完美地掉进了曼施坦因计划的“陷阱”里,把他们最精锐、机动性最强的部队,在一开战就兴冲冲地派到了比利时北部去“堵枪眼”(结果堵了个假目标)。等到德军从阿登山区这个“软肋”杀出来,真正需要战略预备队去反击、去堵口子的时候,法国人悲哀地发现——家里没人了! (就像丘吉尔问甘末林时得到的那个令人绝望的答案:“没有了!”)没有机动预备队,就等于眼睁睁看着德军的坦克在你国土上撒欢儿跑,却无能为力。
病根四:天上没保护,地上任人欺!
法国空军在开战初期就被德国空军打残了,数量和质量都处于下风。失去了制空权,法国地面部队就等于完全暴露在德国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的打击之下。不仅伤亡惨重,连集结、调动都变得极其困难,士气更是备受打击。
病根五:弥漫全国的“马奇诺心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除了军事指挥层面,整个法国社会在战前也弥漫着一种危险的“马奇诺心态”。 法国人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和金钱修建了马奇诺防线,很多人(包括不少政客和普通民众)就真的以为,只要有这堵“铜墙铁壁”在,法国就安全了,德国人就永远打不进来了!这种对“固守防御”的过度迷信,不仅让军方的战术思想变得僵化保守,也让整个社会都缺乏面对现代快速机动作战的心理准备和危机意识。?[2?μ8¥看:书ˉ×|网e? ?无?′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