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京师沉浸在“良乡大捷”的喜悦与朝堂清洗的恐惧交织的复杂氛围中时,崇祯皇帝的人事布局,仍在悄然进行。′p,a¨o¨p^a?o¨z*w~w_.-c/o,m+远在南京,除了马士英这把搅动风云的利刃外,崇祯还任命了另一位看似不起眼、却颇具深意的人物——郭尚友,出任南京兵部右侍郎。
郭尚友此人,履历颇为复杂。他早年也曾与东林党人过从甚密,但似乎又与宫中某些宦官势力有所牵连,以至于在崇祯初年清查阉党逆案时,受到了波及而被免职。然而,此人却非一味钻营之辈。罢官之后,恰逢山东爆发大饥荒,他竟散尽家财,在家乡设粥棚,赈济灾民,活人无数,在地方上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后来建奴入寇山东,掳掠州县,时为布衣的郭尚友更是展现了文人难得的血勇,主动协助地方官组织乡勇,参与守城,在缺粮少援的情况下,硬是坚守潍县三个月之久,直至清兵退去。
正是这份在危难中展现出的担当、能力与民望,让崇祯皇帝在重新审视可用人才时,注意到了他。将郭尚友重新启用,并放在南京兵部这个关键位置上,既有平衡马士英之意,也表明了崇祯如今用人,更看重实际能力和危难时刻的立场,而非一味地纠结于过去的派系背景。*兰,兰·闻·血! ?追,蕞,薪?蟑,洁_
----------
相较于郭尚友的东山再起,曾经风光无限的江南复社,此刻却是一片愁云惨雾。候方域在马士英面前,为求自保而出卖同道宋征舆的行径,早已传遍了士林。宋征舆这位复社的重要骨干,在被枷号示众、受尽屈辱之后,最终还是被马士英以“煽动士林、非议朝政”的罪名处决了。
复社成员们对此既愤怒又恐惧,却又无力反抗手握圣旨、行事酷烈的马士英。他们只能将满腔怒火,都发泄在候方域身上。这位曾经的“江南才子”,如今在复社内部,已是声名狼藉,被视为无耻的叛徒,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一场由外部强权引发的危机,最终却以内部的分裂和背叛而告终,暴露出这些所谓“清流”团体在强大压力面前的脆弱与自私。
----------
而在北京,崇祯皇帝虽然享受着“良乡大捷”带来的短暂荣光,但内心的愁云却丝毫未减。_E?Z_小~税+徃\ ¢醉!芯*璋_结\耕¨薪¢哙?
胜利,是要付出代价的,更是需要用真金白银来巩固的!他在李家村大营对将士们许下的承诺,必须兑现!表彰作战勇猛的士兵,提拔有功的将校,尤其是允许立功将士及其子弟脱离军户、佃农身份,转为民籍这一条,更是需要大量的后续安置和资源投入。再加上持续不断的防疫治瘟、救治伤员、安抚流民……每一项,都需要海量的钱粮!
内帑和国库,虽然因为近期的抄家而暂时充裕了一些,但面对这庞大的开销,依旧是捉襟见肘。崇祯看着雪片般飞来的各项用度申请,只觉得焦头烂额。
“不能再对官员大规模抄家了……” 他心中思忖,“一来容易引起更大的反弹,二来……效率也未必高,他们藏匿财产的手段层出不穷。” 他想起了历史上一些帝王对付不法商贾的手段,又联想到此次京师动乱中,文昌街那些囤积居奇、趁火打劫的粮商们的丑恶嘴脸,一个念头逐渐清晰起来。
“这些蠹虫!国难当头,非但不思报效,反而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吸食民脂民膏!其罪行,与那些贪官污吏何异?!甚至……更甚!”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寒芒,“留着他们,只会继续为祸!抄了他们,正好可以充实国库,也能平抑物价,安抚民心!”
他立刻命东厂和锦衣卫,将京城之内那些平日里最为嚣张跋扈、名声最坏、且在此次动乱和粮荒中大发国难财的八家大商号(涉及粮、盐、布、钱庄等多个行业),列为“八大贼商”,收集其不法罪证。
随即,一道密旨发出:以“通敌”、“资寇”、“囤积居奇,祸乱民生”等罪名,将这八家“贼商”满门查抄,主犯处斩!
----------
执行这次针对京城顶级富商的抄家灭门任务的,崇祯皇帝并未选择东厂或锦衣卫,而是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刚刚抵达京师不久、急于立功表现的新任宣府总兵——高杰!
他召见了高杰,开门见山:“高将军,你曾出身流寇,对这些江湖草莽、不法商贾的手段,想必比朕更清楚。朕现在交给你一个差事:京城有八家为富不仁、甚至暗通款曲的‘贼商’,名单在此!朕命你,即刻率领你麾下本部兵马,配合锦衣卫、东厂,将这八家给朕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