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闪闪言情 > 启明1644 > 第41章 降将归命

第41章 降将归命

宁武军伤亡过半,而白广恩带来的那百余名心腹骑兵,更是几乎伤亡殆尽,算上他本人,活着抵达宁武关的已不足三十骑。

而愤怒的李自成,在得知无法追上周遇吉后,将满腔怒火都发泄在了代州城身上。他下令对这座已经没有抵抗的空城进行了残酷的血洗和焚烧。与此同时,代州侧翼的宁化等地也相继陷落。至此,大明在山西中部经营多年的代州防线,彻底崩溃。李自成的大军扫清了障碍,兵锋直逼大明北方最后一道天险——宁武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这场惨烈的突围战开始之前,或者说,在周遇吉等人做出弃守代州决定之后不久,肩负着“宣慰”、“发饷”以及“监察”任务的李凤翔,在确认了李岩的身份并进行了初步的审问后,便认为自己在前线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生擒李岩乃是天大的功劳,必须尽快押解回京,交由陛下亲自处置。于是,他向周遇吉辞行,带着数十名精锐缇骑,以及被严密看管的李岩,选择了另一条相对安全的路线,提前离开了代州,返回京师复命。因此,他并未参与后续那场惊心动魄的代州突围战。

就在山西前线战火纷飞、局势急转直下之时,京师之内,崇祯皇帝的铁腕改革与清洗,也正以一种近乎酷烈的方式,大刀阔斧地进行着。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位年轻的皇帝,仿佛彻底挣脱了过往所有的束缚,以一种近乎偏执的决绝,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清洗风暴”。前首辅陈演、前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复社名士龚鼎孳等一批被他视为“逆党”或“障碍”的权臣名士,纷纷倒台,甚至被处以极刑,株连甚广。

作为皇帝手中最锋利的刀,锦衣卫内部也经历了一场大换血。在李若链的主持和皇帝的强力支持下,原先盘踞在北镇抚司、由勋贵世袭或与骆养性关系密切的旧有势力,遭到了大规模的清洗和撤换。大批原本在南镇抚司、被认为是李若链心腹或更具“草根”背景的子弟被提拔上来,填补了空缺。这种激烈的内部权力更迭,自然引发了被清洗一方的强烈不满和反弹,也使得锦衣卫内部一度陷入混乱,京城治安甚至因此出现了短暂的恶化局面。但崇祯对此毫不在意,他要的,就是一支绝对听命于他、能够彻底贯彻他意志的锦衣卫。清洗的阵痛,在他看来,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喜欢启明1644。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