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提出的变法可以利国利民,或许他没有一个好结果,但只要他的变法在,高家就平安无事。\如^闻·罔. -已¨发~布!蕞-芯\彰·结^
一项利国利民的变法,却保不住自己的家人,那这个大周就完了。
这样一个福泽百姓的变法,百姓会自然而然地护住高家人,不管是皇帝,还是臣子,谁想废除这个变法,谁将遗臭万年。
圣元帝觉得,高正是为了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至少还能做个富家翁,所以想赌一赌。
他不能允许的是,高正居然通过长公主,驸马做这件事,这俩傻孩子,受骗了都不知道。
“叫高正进来。”
圣元帝都没有看虞九舟递上的折子,直接喊了高正,他要一个解释。
高正进来后,还没来得及行礼,就听圣元帝高声问道:“高正,你与朕非要如此吗?”
这是什么问题?
高正一时没明白,只能跪俯在地,“陛下,虽不知臣做了什么,但让君上有此一问,臣罪该万死。”
“万死?你就一条命,一条白绫勒死,你就没了。′求¢书~帮` !蕪-错.内_容_”圣元帝上前,想要踹他一脚,又把自己撅过去,便只假装路过。
“怂恿长公主给朕递折子,骗驸马去做你的急先锋,跑到清远县大搞变法之事,高正,朕怎么没有发现,你还有变法的能力呢。”
听着圣元帝的冷嘲热讽,高正心里委屈死了。
明明是你想变法,现在全赖到臣子的身上,还要大骂一通给外面做戏。
没错,高正觉得圣元帝自己想变法,为了彻底撇开自己跟变法的关系,这会儿大骂他,就是为了告诉朝堂诸臣,变法是首辅的主意,与皇帝无关。
变法失败,结果由高正一力承担,变法成功,皇帝再出来表示,力挺变法。
反正好事都是皇帝的,坏事都是他这个首辅的。
高正心里委屈,可想到刚刚在外面,长公主递给他的纸条,看了上面的内容,他俯身请求,“臣恳请陛下先看折子。”
纸条上写了奏折的相关内容,所以高正是知道,如果变法成功会给大周带来多大的好处。
而他们这些官绅,将会吐出多少钱。+微,趣*小?税_ -埂`新/嶵?筷+
他高家二十万亩良田,要是摊丁入亩,他高家得多交多少钱。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要是被皇帝,被满朝文武知道高家有二十万亩良田,那他高家,被唾沫星子都能喷死。
像他高家,有这么多田的人不在少数,那些人也不敢说自己家里有这么多田。
丈量田亩时,瞒报的田地,都会重新划分,要是不瞒报,那就是兼并民田的证据。
肯定会有人想到,把田地先记在别人的名下。
只是一旦查出,那就是抄家灭族之罪,隐瞒超过百亩就抄家,他们谁家的地没有个数千亩,数万亩地。
唯一的办法就是,只报合适范围内的地,剩下的那些,任由官府当作无主之地,让官府进行土地的再分配。
这样一来,失去了那些土地,可家族保住了。
高正认为,这是陛下给官绅的机会,官绅要是抓不住,就别怪他心狠了。
花钱买平安,就看那些人觉得钱跟平安哪个重要了。
一想到自己即将失去那么多田地,高正的心都要碎了,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田,就这么交出去了。
可他也不想想,他的田地哪里来的,还都是良田。
多少是别人献的,多少是自己足银买的,多少是强买强卖的。
高家不是什么好人家,高正的儿子,被人称为小阁老,有名的贪。
高正跪在地上,心里在滴血,但他跪在地上,表面看不出来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圣元帝还是打开了折子,他可以不信高正,可是他相信自己培养出来的女儿,绝对不会跟高正站在一起的。
能让她主动地帮忙递折子,那这折子上的内容,说不定有什么惊喜。
看完了折子,圣元帝也没有记住什么,他只记住了一些数字。
清远县实施新法的情况下,会给他带来多少收益,整个燕北施行新法的情况下,又会给他带来多少收益。
一年能多数百万两白银,这还只是燕北一地,要是全大周呢?那就是数千万两银子的收益。
这都是真金白银啊。
圣元帝看到的都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