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王命其建立血衣军,没有人不想要进入血衣军。
不说王离麾下屯练的那些中央军,就算是王离自己,也想要加入赵诚的血衣军。
“王都尉,我来看一看我的旧部,有东西要交给他们。”
“上将军随我来。”
“自昨日大王为上将军开设血衣军之后,细柳营之中的将士们都要疯了,之前逼着训练也只是堪堪达到标准,如今没有任何人逼迫,训练的强度却已经达到之前两倍有余……”
王离苦笑不已,带着赵诚来到大营正中,如今那六千轻骑正在这里练兵,一个个拼命极了。
军营之中的其他兵卒,也都咬牙跟在他们身后训练,自然也都是想要加入血衣军的。
冯全和封若带着人第一时间相迎。
“将军来了!”
“将军!何时开始选拔血衣锐士?吾请入血衣军!”
赵诚没有说话,看了看这些人,突然向着王离问道,“铁鹰锐士何在?”
“铁鹰锐士自昨夜就调到了棘门营,随时听候上将军命令。”
细柳营在正北,是秦国最早的京畿屯兵点之一。
此处地势平坦,便于骑兵集结,战时可快速驰援函谷关或武关。
而棘门营位于咸阳东北,是咸阳城的北门屏障。
秦国在此设冀阙——宫门双阙,驻军可监控北方匈奴和三晋方向的威胁。
相对来说,距离宫城更近一些,但如今赵诚在这里,自然要将他们调过来。
没过多久,三千铁鹰锐士齐至,入了大营,一眼看去便与寻常锐士大有不同!
各个精装彪悍,双眸似有寒光乍现。
为首之人身材魁梧如青铜铸像,肩宽可抵两卒,腰悬鹿皮剑穗的长剑,甲叶相撞带有金石之音。
古铜色面庞棱角分明,左颧一道三寸长的刀疤斜贯眉骨,一双虎目嵌在刀削般的眉骨下,披着鱼鳞重甲,甲胄缝隙间露出的小臂肌肉如老树根般盘结。
他目光如炬,抵达的瞬间,目光就锁定了身穿大良造爵服的威武少年,正巧那少年也望了过来。
两人对视的瞬间,章邯瞳孔一缩。
浑身生起一股至极的危险之感,好似有刀尖抵住了喉咙,又像是有锋芒刺在了瞳孔之上!
他心中惊异,率众上前。
“末将铁鹰锐士都尉章邯,参见上将军!”
赵诚挑了挑眉,“铁鹰锐士?”
章邯沉默一瞬,“血衣锐士都尉章邯,参见上将军!”
其身后诸多铁鹰锐士,面有不忿和失落。
铁鹰锐士存在多年,战功赫赫,用命打下许多声名,也曾立下不世之功。
这荣耀,也是他们的前辈和同袍用命换来的。
如今突然改铁鹰为血衣,他们心中自然不好受。
然而对于赵诚的实力和战功,他们却也无法不服,只能将这股失落埋在心里。
赵诚看着众人,都是上过战场,在鲜血与生死之中走过来的人,自然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赵诚看着章邯,“你说,此军为何叫做血衣?”
章邯说道,“上将军以血屠阎罗之名震慑诸国,血衣军承血屠之志,血屠诸国,染尽敌血!”
赵诚等了等,“还有吗?”
章邯想了想,有些疑惑地道,“此名由来,不是陛下由此裁定的吗?”
赵诚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但血衣之名,不止如此。”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血染吾衣,与子同归。”
赵诚摊手甩开那份染血的名单。
“此血衣之上的姓名,皆是随本将作战,壮烈于沙场之上的战士,这血衣之名,将缝在血衣军军旗之上,军旗所指,英魂同在!”
六千轻骑浑身一震,怔怔地看着赵诚。
而章邯和其身后的铁鹰锐士们,则是面露复杂之色,眼神之中闪过羡慕。
赵诚则是继续说道,“铁鹰锐士既然改制成为血衣军,不论之前之后,所有将士都依此例。
你既为铁鹰都尉,就将曾为铁鹰战死沙场者的姓名都拿来,他们的遗属亲眷,亦会迁至我的封地,由我一力护之。”
“他们的姓名,也将与血衣军旗同在,英魂也将随我血衣军而战。”
“此后每一名进入血衣军的战士,都将对着这血衣军旗立誓!”
“承吾血衣之约,擎君未竟之戈!”
赵诚长眸一扫,环视铁鹰,“尔等可愿?”
诸君憾然视之,一时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