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明知攻下石堡城后,收复大非川已是板上钉钉之事,但人们仍按捺不住激动之情。
每日都有数不清的百姓自发聚集在玄武门外,翘首以盼最新的捷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议论声此起彼伏。
“收复大非川,不仅是要斩断吐蕃的命脉,更是为将来直捣逻些铺路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颤声说道,浑浊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身旁,一位身着素雅儒衫的中年文士微微颔首,轻声附和道:“想当年高宗在位之时,薛大将军率军西征,本就是为攻取逻些城做长远筹谋。奈何天意弄人……”
言及此处,他神色黯然,重重地叹了口气,可旋即眼中又燃起希望之光,振奋道:“而今,总算盼到了这扬眉吐气的一天!”
“听闻哥舒翰将军已然在大非川站稳阵脚,扎下根基!”
人群中,一个年轻后生奋力挤到前面,满脸兴奋,扯着嗓子喊道,“待到来年开春,定能势如破竹,一举攻下逻些城!我要去投军报国,可有志同道合之人愿与我同行?”
“同去!同去!”话音刚落,周围顿时响起一片激昂的应和声。
几个身形魁梧、肌肉虬结的汉子,一边用力拍着胸脯,一边豪情万丈道:“身为堂堂七尺男儿,若此时不挺身而出,为国家效力,更待何时?”
说起大非川,百姓们无不恨得咬牙切齿。
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战略价值极高,是大唐通往吐蕃的重要咽喉。
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数十年前,薛仁贵将军在此遭遇惨败,那是大唐开国以来最为惨痛的败绩,如同一根尖锐的刺,深深扎在每个大唐人的心头。
如今,雪耻的曙光就在眼前,进军吐蕃腹地、直捣黄龙的日子似乎近在咫尺,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一片激昂振奋的情绪之中。
就连街边路过的孩童,也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的样子,挥舞着手中的木棍,奶声奶气却又无比坚定地高喊:“收复大非川!直取逻些城!”
夕阳的余晖洒下,将玄武门前的人群染成一片金黄。
即便夜幕将至,人群却依旧不愿散去。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与憧憬,仿佛已然看到大唐的旌旗在逻些城头迎风飘扬,猎猎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