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在我看来,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悬念。-d^a¢n!g`k_a′n~s-h\u^.`c¢o?m`公孙瓒比起原本历史,除了从弟公孙越没有死以外,甚至连子龙都不在其帐下。实力上,基本没有任何的加强。
虽然说原本历史中的子龙,并没有在公孙瓒麾下发挥多少作用,公孙瓒更多的还是依靠自身的能力。
但是袁绍不但得到乐毅、廉颇的相助,许攸、郭图的提前死亡,也让颍川、南阳的士族少了最核心的两人。
没有了党争的掣肘,还得到名将的相助,击败公孙瓒乃板上钉钉的事情。”刘辩信心十足的说道。
“我倒有不同的见解,史侯难道忘了如今已经担任并州刺史的刘玄德了?
刘玄德与公孙瓒不但是同窗,更是挚友,如果公孙瓒联合并州的刘玄德对袁绍进行夹击,则胜负之数未可知也!”岳飞确实担心并州的刘备与公孙瓒联合。
刘备与公孙瓒的出身经历颇为相似,刘备是落魄寒门,虽然祖上曾经是皇亲国戚,但是因为“推恩令”的颁布,不断削弱宗室的封地,到了刘备这一代,甚至落魄到只能依靠织席贩履维持生活。
若非北境暴乱,代郡太守被杀,刘备看准时机,集结乡勇,击败贼寇。.幻?想~姬` ¨已+发·布_罪.薪`蟑¢结,
又在张良的建议下,没有解散队伍,反而占据代郡太守府,上报朝廷,陈述自己的功劳,在好友公孙瓒,恩师卢植的联名举荐下,最终凭借军功出人头地,方才得到了代郡太守的职位。
如果是太平盛世,在这个注重门第家世的时代,刘备注定只能作为布衣,碌碌无为的过完一生。
而公孙瓒虽然出身辽西豪族,却因为母亲身份低微,自己只是庶子,得不到家族的资源培养。
若非当年愿意跟随被宦官诬陷的太守一起,流放岭南,以及后来乌桓、鲜卑见到汉王朝江河日下,日渐衰弱,屡次兴兵犯境,抢夺大汉的边疆百姓。
公孙瓒凭借自己的武勇,组建军队,奋勇杀敌,最终凭借军功,得到了右北平郡的职位,
如果仍然是太平盛世,公孙瓒最多也就比刘备好一点,做到郡小吏,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刘备能与公孙瓒成为挚友,除了都是卢植的弟子,乃同窗外,自然还有同病相怜的惺惺相惜。*丸\夲?神!栈! \首?发¢
“刘备与公孙瓒联合起来吗?倒确实有这种可能!原本历史中,刘备就曾经在公孙瓒麾下任职,后来曹操为父报仇,兴兵徐州,屠城掘墓,无恶不作。
徐州牧陶谦不能抵挡,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当时的公孙瓒、陶谦、袁术互为同盟,而他们对立的则是同样结盟的袁绍、曹操、刘表。
作为盟友,田楷又是公孙瓒的下属,不能见死不救。
田楷与刘备一起前往救援陶谦,结果刘备受到陶谦的引诱,为其增兵四千丹阳军,刘备自此一去不复返,投靠了陶谦。
如此看来,刘备似乎与公孙瓒的关系没有想象中亲密?或是还有其他的隐情?”刘辩沉吟良久,突然问道。
“刘玄德与公孙瓒关系亲密无间乃毋庸置疑,他之所以最终与公孙瓒分道扬镳。在我看来,还是幽州牧刘虞被公孙瓒所害,让刘玄德看到对方的败亡,最终决定弃他而去。
原本历史中,刘伯安被公孙瓒所害,乃是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年底的冬天,而刘玄德离开公孙瓒支援陶谦后,决定留在徐州,乃是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初的春天。
刘虞之死与刘备投靠陶谦,中间只相差几个月,虽然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刘备对于公孙瓒公然杀害刘虞持何种态度。
但是刘玄德仅仅在刘虞死后几个月就投靠陶谦,以及刘玄德一生行事,无论在何处,都非常注重治下百姓来看,他的行事风格与刘虞非常相似。
故而我推断,刘玄德当时必然反对公孙瓒杀害刘虞。然而,公孙瓒为了得到幽州的资源与兵力,与袁绍全面开战,必须解决他的上级幽州牧刘虞才能彻底掌控幽州。
只是他低估了刘虞在幽州的民心,原本只是幽州的地方豪族与世家大族反对公孙瓒,在他杀害刘虞后,连幽州所有的百姓都站在了公孙瓒的对立面。
谋害刘虞,也成了公孙瓒走向败亡的开始,刘玄德看清楚了事情的本质,这才投靠了徐州的陶谦,他不可能与公孙瓒绑在一起。”岳飞一针见血的分析道。
刘辩望向地图上的并州与冀州,思考良久,向岳飞问道:“以鹏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