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显然是太久没来过县城,所以一路上都显得很兴奋,脸上也一直挂着笑意。
她今天特意换了自己那件平时不常穿的衣裳,头发也梳的很整齐,别在脑袋后头的发髻上还戴着老四之前给她买的绒花。
“传火,我看这路都变宽敞了些,是要到了吧。”
王氏跟曹宁宁并排靠着箱子坐在车尾,这是她第三次问老四到了没。
“快了,过了这个林子在走十来分钟就到了。”
老四手指着前方,耐心回答。
这两天家里的活有些多,曹宁宁一路上都眯着眼睛在补觉。听到老四说快到了,这才睁开了眼睛。
他们起的很早,所以今天进县城的时候没有排队。
牛车缓缓在市集上行驶,王氏伸长脑袋四下好奇张望着。
“这县城也不怎么热闹啊。”
他们今天出门的早,这会儿天也才刚亮,所以街上的人很少,只有三三两两卖鸡鸭以及卖早点铺子开了门,其他一些商铺门都还是紧闭着。
“我们来太早了,在过半个时辰人多就热闹起来。”
老四笑着回复王氏,然后又问曹宁宁:“二嫂,我们是先去哪里?”
曹宁宁想了想,这会儿林安堂估摸着还没开门,要不就先去铺子那看看。
“咱先去铺子那瞅一眼,完了再去给林安堂送东西。”
“成。”
老四拉紧绳子,牛车调转方向,三个人往自家铺子去了。
到了铺子,曹宁宁果然看到门头上方边缘鎏金的牌匾上,用红色的大字写了食香斋三字。
门头下方,左手边5个蒸笼齐齐正冒着热气,老三夫妇两个就在蒸笼后面一个擀面一个包包子。
“三哥!”
夫妻两个一听声音就知道是家里人来了,老三赶紧擦了擦擀面的手从柜台后头绕出来。
“二嫂,老三。”
李氏手里正忙活着,站在柜台后面也招呼了一声,然后又低头忙了起来。
老三先是招呼了这二人,看到王氏也在,愣了一下立马也打了个招呼,“弟妹今天也来啦。”
王氏点点头:“我跟二嫂他们进城来见见世面。”
老三微微笑着,也不多问,直接就走到曹宁宁跟前:
“二嫂你今天来的正好,这铺子的名字我这边已经托人做了挂上了,你在来看看还有哪里要添置跟改的,我好一并都来办。”
“我看这铺子你跟弟妹两个安排的有模有样的,真要是叫我来弄,恐怕也不会搞的有这么好的效果。”
曹宁宁说这话完全是出于真心,她顶多就是大方向上的筹划,具体落实到细处,还得是老三夫妻两个。
这时已经有人开始到铺子前来买包子了,曹宁宁就让老四先把牛车拉到院子里去。
“老板,你这包子是怎么卖的?”
“老板,你家包子都是什么馅?”
曹宁宁站在一旁给夫妻二人打下手,帮着给客户拿包子。
王氏则洗了洗手,在后面帮忙包包子。
由于铺子的位置好,所以每日除了老客户,总有不少新客户来光顾。
新顾客头一次来,不免要多问几句,每问一次,曹宁宁都要再重新介绍一遍。
她刚刚也注意到了,来买包子的客人有不少就是隔壁书院读书的学生,因为要上早课,大多数人为了能多睡一会,都会选择在外面买包子当早饭。
“老三,回头还是要做个价目表出来。”
曹宁宁一边从蒸笼里头给客人拿包子,一边跟老三说。
“价目表?”
曹宁宁见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又说道:
“就是当天咱家卖什么馅的包子,一个包子多少钱,你给做个小牌子挂到这上头,这样来人一看就知道要买什么,也会提前准备好银子,这样也不耽误其他人的时间。”
老三一拍脑袋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你瞧瞧,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个了。”
在过半个时辰买包子的人会更多,每次他都要费点口舌给新客户介绍,这样一来一回的确实是会影响效率。
“那要是有人不识字怎么办?”
李氏轻声问。
曹宁宁想了想也是:“那就在牌子上在画图案上去嘛。”
“画图案?怎么画。”
老三一时转不开弯来,以前他们卖馄饨就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