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的竹片在闻老头手间上下翻飞着,不一会儿,一个圆圆的蒸笼雏形就展现在眼前。
紧接着,蒸笼的外圈、笼身也渐渐完成。
不得不说,闻大志编起东西来还是相当快的。
直到太阳下山前,闻老头一口气就把五个大蒸笼都编好了。
曹宁宁看着还散发阵阵竹香的蒸笼赞不绝口。
现在就等着板车做出来,然后就能把买卖干起来了。
曹宁宁想到今天下午她跟王氏一起去找马元宝做板车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她总感觉马元宝看她的眼神怪怪的。
似乎好像有点不太待见她?
曹宁宁也没把这个事太放在心上,她眼下正专心在研究怎么弄出老面头来。
老面头就是在没有酵母的情况下,充当发酵物来用的。
最原始的老面头要提前把一份面粉揉好盖上盖子或者蒙上毛巾,一般只要不是大冬天特别冷或者是夏天特别的时候,放室温的情况下就可以了。
等半天时间过后,再揭开盖子,继续揉搓或揣面团,以促使面团的充分融合,也是面团外层有点干燥的面丝揉进面团,充分“回”软。
二次揉搓过的面团用湿毛巾盖住,在等个一天左右。
等到一天过后,打开面团,手撕面团的时候能闻到一股酸味,面团也有明显的蜂窝状,这就说明最好的、最原始的老面头就做成了。
曹宁宁闻了闻装在木盆里的面团有一股酸酸的味道,名团里面也有明显的蜂窝状她就知道老面头是做成功了。
折腾的这几天,闻家人光是吃曹宁宁做的“试验品”都香到迷糊。
好不容易是新作的板车也拉回来了,崭新的蒸笼也准备好了,剩下的就是馅料跟定价了。
曹宁宁算过了,现在一斤面粉是8个铜板。
如果她们卖肉包的话,一个3寸大小的肉包子定价在3个铜板,菜包定价一个铜板一个就可以了。
做面食生意要起的很早,所以头一天,差不多三点不到,曹宁宁跟林氏就起床调馅料和面。
今天头一天,曹宁宁做的是蕨菜肉馅包和野菜包两种。
五个蒸笼全都用上,挤一挤,一共差不多蒸了差不多有134来个包子。
老四在前头拉着板车,因为板车有两个轮子,所以老四拉的很快。
差不多用了三个多小时几个人就到县城了。
南方人爱吃面食的也不少,但是会做面食的的不多,做的好吃的就更少。
曹宁宁发的面暄软可口,调的馅料口味也适中,肯定比当地卖的死面包子要好吃。
所以曹宁宁他们的包子一到市集,用了差不多两个时辰,所有的包子都卖个精光!
蕨菜野菜都是自家的,不花钱。柴火是从山上砍,五花肉砍了差不多有个三斤半这样。
一斤五花肉现在是差不多是14个铜板一斤,所以刨去成本什么的,利润差不多将近就有两百多个铜板。
回去的路上,林氏一遍又一遍数着布袋子里的铜板,高兴的合不拢嘴来。
“宁宁啊,回去叫你爹多编几个蒸笼,到时候咱们两个锅一起蒸,这样一趟也能多卖一点。”
刚尝到甜头的林氏干劲十足,一点都不觉得困了。
“娘,咱们明天多做一点菜包子,今天菜包子做的少了,后面都不太够卖。”
眼下地里种的青菜、芹菜这些还没长出来,所以菜包子基本上都是挖的野菜做的,爽口又便宜,卖的也好。
“成,都听你的。”
有了头一天的经验,这天临睡前曹宁宁就提前找了大缸把面和好,等到起来的时候面也就发的差不多了。
馅料也是头一天晚上切碎,等明早起来调个味道就行。
王氏也跟后面学着包包子,虽然是刚做,但是到底动手能力没得说,今天捏的包子明显就比昨天的好很多。
虽说捏不出曹宁宁说的九个褶子来,但是也还算是能看,不影响售卖。
“燕子,可以开烧了。”
虽说现在气温不算低,保险起见,曹宁宁还是冷水下锅开始蒸。
锅里的水一定要多,灶膛里的火一定要大。
这样水汽足,不干锅,包子一次性蒸出来就特别好吃。
“好嘞,我去外面多抱些柴火来。”
燕子很喜欢看二嫂跟娘她们蒸包子,所以都不用喊,到时间了她自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