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好眠。
青梅村,闻家。
东方还没泛白,林氏早早就起来给一大家子熬灰面粥。
托曹宁宁的福,现在熬的稀饭里头除了灰面以外,林婆子“大气”的抓了一小把白米掺在里头。
随着灶膛里的柴火噼里啪啦燃烧着 ,锅边儿也开始咕噜咕噜冒着白泡儿。
天麻麻亮,林氏趁着透过门窗的光亮揭开锅盖,伸起手里的粥瓢去打锅边飘着的米汤。
野菜等下在掺进里头,先把米汤盛出来放一边,等下让王氏给大宝喂了喝去。
做完这些,林氏捡起扫帚,开始扫地来。
燕子也迷瞪着眼睛起床了,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鸡窝看看昨晚上家里的母鸡有没有下蛋。
“娘!”
“你瞅瞅,这鸡蛋咋这么大呢。”
燕子欣喜的捧着刚从鸡窝里头掏出来的鸡蛋,凑到林氏跟前给她娘瞧瞧。
“呦喂,还真大。”
林氏歪头瞧了一眼女儿手上的鸡蛋,都快赶上两个麻鸭蛋那么大了。
“昨天鸡是不是没下蛋。”
林氏接着扫地,问燕子。
燕子点点头,问她娘:“你咋知道的。”
“这还用说么,昨天母鸡没下蛋,今天下了这么大一个,肯定是昨天的跟今天的赶一起下了,你手里拿的是双黄蛋。”
燕子一听是双黄蛋,愈发宝贝的将鸡蛋捧在怀里:
“我还没见过双黄蛋呢,这双黄蛋是啥味道的。”
林氏被傻女儿问的有些不耐烦:“还能啥味道,就鸡蛋味道呗。”
燕子没劲儿的“哦”了一声,乖乖的跑去西屋放鸡蛋去了。
等林氏把院子跟门口都扫的差不多了,一家人也陆陆续续起来吃饭。
灶房里,一大家子捧着野菜稀饭干喝着。
曹宁宁强迫自己喝了半碗,她干喝稀饭喝不下去,而且这个灰面吃的是真有点拉嗓子。
老四难得在吃饭的时候说话:
“爹,今天要翻地了吧。”
眼瞅着二月要过完了,闻家的几亩地还没翻完。
闻老头不紧不慢开腔:
“是要翻地了,在不赶紧把田翻一遍上上水养一养,下个月种子下地该长不壮了。”
说到这林氏顿时愁上心头。
家里一共有8亩多的水田,以往一大家子人耕种这些地还是比较轻松的。
后面老大死了,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
今年官府征税,家里没钱给,老二又去服徭役不在家。
家里就只剩下老四跟闻老头两个劳动力了,可是闻老头的一条腿瘸着,再怎么勤快始终比不上健全的人。
眼瞅着春种要开始,自家地还没翻。
“今天都别在家了,都跟我下田翻地去。”
闻老头实在没办法,碗往桌子上一放就去掏烟枪。
“要不娘,我去一趟王家村。”
老四看着他娘,开口说着。
一旁的王氏听到丈夫要去自己的娘家,立马就急了。
不等王氏开口,林婆子就冷哼道:“去王家村搞什么,你以为真能请的动人家?”
这话是她故意说给王氏听的。
王氏听到婆婆不让丈夫去娘家,讪讪道:“娘,不是我不叫你去请我爹来帮忙。”
“只是我哥哥家里头地也多,爹娘在家活都干不完了,哪有功夫来咱家来帮忙啊。”
林氏还能不知道自己媳妇安的什么心思,这个小媳妇一向是胳膊肘子只晓得往娘家拐的人,想叫她娘家来帮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你爹我们是请不动的。”
“都别坐着了,今天都跟我和你爹下地去。”
“别天天坐在家里,还以为我们在外头干活舒服的很。”
一家人赶紧收拾,扛着锄头,走在林氏和闻老头身后,活像个冰糖葫芦串串。
等到了自家地里,天已经大亮了。
周围田里已经有不少人在干活,曹宁宁看到很多人家的地已经翻过,上过水也撒了肥在里头,就等着播种。
只有少数几家人,像他们一样,扛着锄头,一点一点卖力的翻地。
曹宁宁小时候只插过秧,但是她根本没有翻过地。
她握着手里的锄头,才干了半个时辰,手心就被磨出一个水泡来。
曹宁宁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