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是头一次见曹宁宁,听到林氏说这是二嫂,赶紧招呼
“原来是二嫂,二嫂好。”
老三一看就是跟老四一样,都是老实本分的人。
只不过老三到底是在县城做了这些年生意,见识和说话肯定是比村里的老四更加周到些。
|“二嫂跟娘一路来也累了吧,叫兰花给你们盛碗馄饨先垫垫肚子。”
说着扭头,准备喊妻子李氏给她们二人盛碗馄饨。
曹宁宁刚想说好的很,她刚刚就馋这个馄饨了。
林婆子赶紧摆摆手,心疼儿子媳妇小本买卖不容易,哪里舍得吃哦。
“娘不吃,你给你二嫂盛一碗就是了。”
老三哪里肯干,但是架不住林氏一再拒绝。
李氏趁着不忙的空档,赶紧给曹宁宁送上一大碗热乎乎的馄饨。
温柔道:“二嫂,你吃。”
说完立马又去摊子前忙起来。
曹宁宁捧着馄饨,四下看了看,确实也没坐的地方,只好学着其他人一样,蹲在墙根吃了起来。
老三则是拎着一袋子蕨菜和半篮子牛肝菌,熟练的从侧门拐进饭馆的后厨去了。
林氏自然是不愿意歇着的,卷起袖子去摊子前帮儿媳妇的忙。
一碗热乎乎的馄饨吃完,曹宁宁的额头也出了一层薄汗。
林氏跟李氏都在忙活着,她也不好闲着,放下碗也去帮着端碗收碗,打打下手。
林婆子和李氏一直叫她不要做,曹宁宁还是坚持不能歇着。
虽说老三夫妻俩的馄饨摊不大,只有一个小小的推车,推车前面支了个架子摆放碗碟,后头就是个专门煮馄饨用的大铁锅。
但是好在摊子的位置选的好,就在金玉楼的旁边。
金玉楼算的上县城里最大的饭馆之一,每天过来吃饭的人都要把门槛踏平了。
很多有钱人家的公子老爷出门,不是跟着三五个随从就是跟着七八个轿夫。
老爷公子在楼里吃饭喝酒,下人们也愿意出来吃碗馄饨满足下肚皮。
曹宁宁抬眼四下看了看,这金玉楼周围除了老三夫妻俩的馄饨摊就没有旁的卖吃的了。
要么就是一些卖珠花头饰的小贩,要么就是卖一些手编的蝈蝈笼子等把玩的小物件儿。
曹宁宁将一只碗递给李氏,由衷的感叹:
“庆庆娘,你们这个摊子地址选的真不错。”
“你们馄饨做的又好吃,怪不得有这么多人愿意过来吃。”
李氏正在往炉子里头添柴火,听到曹宁宁夸她,立马不好意思的涨红了脸:
“都是遇到贵人了,出门在外,全靠大家伙的帮衬而已。”
李氏说的实在,边指了指旁边的金玉楼,接着说:
“金玉楼的老板跟我爹以前是同乡,还说我爹小时候救过他的命。后来我爹走了,有次他看到我跟老三在街边卖馄饨被人家赶来赶去,直接就指了这块地给我们夫妻俩卖馄饨。”
说到被人赶来赶去的时候李氏还笑了笑,一脸的云淡风轻。
曹宁宁听着,心想这个金玉楼的老板还真是不错,是个大好人。
曹宁宁建议:
“庆庆娘,你们生意这么好,怎么不干脆盘个盘铺子下来做得了。”
这会儿刚好没什么人来,几人稍站着歇息。
李氏拿着一块麻布擦着手,细声说:
“二嫂,盘铺子的事我跟老三还真没有想过。”
“老三说我们守着这个小摊子把馄饨做好就已经很不错了。”
曹宁宁点头并不反驳,人各有志,每个人想法不同都是很正常。
好比要是给她,既然生意这么好,她肯定是会想办法盘个铺子,稳定下来也算是正经生意,这样也能赚的更多。
“二嫂,你们下回我跟娘要是从村里来的话,给你捎点小葱来。”
“这样你下回出摊前切好,打好馄饨了撒一把放里面试试看,特别香。”
李氏点点头,连连答应。
“要是更讲究些的话,可以放点小虾皮到汤里,这样馄饨汤会更加鲜美的。”
曹宁宁一边说着一边回忆起之前旅游在一个小镇上吃到的虾皮馄饨,那个滋味简直惊为天人。
“我刚刚看了一会儿,你这白水馄饨一碗也就卖个3文钱。”
“到这吃馄饨的好些都是在有钱人家当差的,你放点葱花跟虾